客服中心 Facebook Line@ 04 2298 8648
TOP

精選見聞

見聞 ▎順利帶失智患者就醫又不傷感情 第一線醫師有妙招

21 Sep 2020
2020-Sep-21
寶編觀點:【認識失智症】該如何委婉地說服家人就醫?
話怎麼說很重要失智患者也要尊嚴對待。以『身體健康檢查』為由,說服家人就醫
家屬可事前先把長輩出問題的地方和病程變化寫下來,
就診前傳給醫師看,既可減少病患的尷尬,還能更詳細的描述人事時地物,可謂一舉兩得。
                                                   

康健專欄內文:
神經科和精神科醫師都對失智症學有專精,各有擅長。其中神經科是由內科分出,

包含括神經免疫、神經肌肉,神經遺傳、腦中風、癲癇以及腦部退化性疾病,

當然更包括了失智症和身體不自主運動的動作障礙(如巴金森氏症等)。

若患者表現出的疑似失智症狀還不嚴重,他可能只是年紀大了些、但情緒和生活日常上說來還算穩定,

近日出現了一些退化行為讓家屬掛心,那麼找哪位醫生來做初步診斷都很好。

舉例來說,李先生燒開水後常忘記關火,出門後還要努力想一下才回憶起返家的路線,

太太也覺得自己日常應答反應開始變慢,兩人討論後都擔心這會不是失智的前兆,

所以決定一起去找醫生看看。

他們會歷經的看診流程多半是從掛號開始,接著醫師問診,若醫師也覺得有疑似失智症的跡象,

就安排他們做神經認知功能、抽血以及腦部影像檢查。

若沒發現中風和腦部異常訊號,抽血檢測數值也都正常,我們就會依照認知功能檢查結果,

加上家屬(或患者本身)觀察到的狀況,先做初步診斷,開始嘗試用藥。

在這樣的情況下,患者其實並不需要為選擇醫師而特別思考,此時每位醫師都可行,

只要家屬覺得這個醫師的看診時間和地點方便帶患者前往,之後還能長期配合,就是很好的選擇。

 

遇上頑固親人堅拒就診 小方法大有效

但是,患者可能是一個狀況已經很明顯卻還堅決不看病的長輩,

或是患者的家庭關係頗為複雜、可能會在其日後的生活照顧上產生困難,若是像這樣比較棘手的狀況,

早一點找到一位專長於失智症的醫師或直接掛號失智症特別門診就非常重要了。

因為,這些門診往往已為失智症患者與家屬特別設計就醫流程,

同時搭配如失智症個案管理師這樣的專業人員來協助詢問家庭狀況,

安排合宜的情境,幫助病患可以順利就診。

舉個例子來說,王伯伯因為疑心太太感情出軌,每天都疑神疑鬼、口角不斷,

同時他又有明顯記憶衰退的跡象,常常同一件事情多次重複詢問太太,造成夫妻雙方關係緊繃。

他們的兒子剛好聽過失智症講座,懷疑爸爸可能有失智症的跡象就想帶去看醫生,

但每一次跟爸爸提起這個話題,老父親就很反感地說:

「我可是碩士畢業,你竟然懷疑我失智?」於是父子關係也變得緊張。

做兒子的沒辦法說服父親,轉身找出講座中拿到的衛教資料,從中找出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的電話,

打來向個管師求助。經驗豐富的個管師見識過太多類似的長輩,

於是胸有成竹事先與多方先行討論、做好相關安排。

王老先生以為他只是來做簡單的健康檢查,進入診間後,醫師不動聲色地正常問候和看診,

表明接下來要安排他進行的是對所有健康長輩都要做的腦部功能檢查及評估,

目的是希望了解他退休後的身體狀況,就像一般的癌症篩檢,單純是預防保健的一環,

於是接下來的抽血、心理師評估、腦部影像等等關卡都是為了「找出問題好預防退化」,

自尊心強的王伯伯接受度就變高了,因為他不再感覺自己被貼上「腦袋不清楚了」的標籤,

對就醫療程感覺舒服,日後要回來就診時,他也不會那麼排斥。

所以說,失智症只是病名,但患者與家庭狀況百百種,很多時候需要多方配合,

才能幫患者、家屬、甚至是醫護團隊都找到正確診斷卻又省時省力的方式。

 

話怎麼說很重要 失智患者也要尊嚴對待

例如醫護人員會以婉轉但有效的方式,對患者說:「你的認知能力退化得比較快,要定時吃藥,

但也需要做一些腦部活動來維持記憶力,所以我們建議你要去合適的地方活動一下。」

「合適的地方」這個用語在此就是關鍵,有經驗的個管師都知道不能隨意地說出「失智據點」,

有時候改個說法用「憶能促進站」反倒更能讓年長者願意前往。

諸如此類的安排需要一關又一關、一個人又一個人的溝通,目的是保護患者的自尊心,

也幫助家屬一起找到照顧患者的最好方法。整個過程中眉角不少,許多時候靠臨機應變,

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實戰經驗累才能累積出寶貴的知識,

所以一般普通的門診可能很難做到這樣的程度,此時失智專門的醫師和團隊就能起到關鍵的作用。

過了這個階段,隨著病程往下走,患者有一天進展到即使旁人說他失智,

他也聽若未聞、不排斥也沒有反應,這時候,家屬帶他去看哪位醫師都沒有太大的差別了。

除了考量由誰來看診外,我也想趁此機會建議家屬:不管是選擇哪位醫師看診,

醫師都需要大家的配合。例如常有家屬帶著失智症長輩來找我,

一進診間劈頭說:「他記性不好,忘東忘西,有時候來不及去廁所就尿在路邊……」

長輩都還沒有開口,家屬就滔滔不絕,長輩就只能尷尬地低頭不語,

這對醫師想了解真實狀況一點幫助都沒有,

因為感覺沒面子的老人家會變得更不想坦白自身退化的程度了。

 

2020-09-20